【轉載】高雄亞灣停三BOT 招商給甜頭

報導:顏瑞田/中時電子報
時間:2019年12月14日

總面積達3,433坪的「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停三用地」正式公告招商,由於這是亞灣區內的港景第一排土地,並鄰三多商圈,高雄港區土開公司希望藉由民間自提BOT招商,引進企業投資飯店和商場等。為了成功招商,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董事長沈妙姿特別協商,將停車場多目標使用的商業設施允建面積從1/3提高到50%,以提高企業投資意願。

沈妙姿13日表示,「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停三用地」容積率高達960%,如果全部使用,整體允建樓地板面積約32,959.19坪,換言之,投資企業最多可有16,479坪,做為零售商業、餐飲、娛樂、旅館及電影院等多元商業使用;另50%則作停車空間,至少600席小客車及35席大客車停車位,且小客車、大客車、機車及自行車合計設置停車席位數不得少於1,200席。

%e9%ab%98%e9%9b%84%e4%ba%9e%e7%81%a3%e5%81%9c%e4%b8%89bot-%e6%8b%9b%e5%95%86%e7%b5%a6%e7%94%9c%e9%a0%ad-2

土開經理林昭廷指出,台灣港務公司與高雄市政府合資成立的「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除了已將「棧貳庫」自營,變身全台最大活化老倉庫商場之外,為了發揮港區獨有場域特色,形成休閒遊憩觀光廊帶,正式公告「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停三用地」招商。

林昭廷表示,「停三用地」具有高雄港景第一排、緊鄰大眾運輸場站輕軌、捷運黃線、以及鄰近三多商圈的絕佳區位優勢,此次招商,BOT期間50年,營運優良的話可優先續約,至於土地租金,如以108年公告地價估算每年約723萬,50年共3.6億元,興建期間以1%計收,營運期間則以3%計收。

【轉載】產創條例翻修 力助產業安心布局、投資台灣

報導:陳宗慶/中時電子報
時間:2019年12月13日

隨著全球數位科技與智慧製造快速崛起,加上美中貿易戰摩擦影響產業布局,台灣產業投資環境面臨諸多新挑戰。產業創新條例(產創條例)協助台灣產業因應當代情勢發展,扮演著重要經濟法規的角色。由於租稅優惠條文將於今(2019)年底落日,為提供產業持續及穩定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創新研發及智慧升級轉型,產創條例於今年完成翻修,除了將租稅優惠措施延長10年,也因應產業發展需求,增訂相關規定,替產業界注入強心針。

%e7%94%a2%e5%89%b5%e6%a2%9d%e4%be%8b%e7%bf%bb%e4%bf%ae-%e5%8a%9b%e5%8a%a9%e7%94%a2%e6%a5%ad%e5%ae%89%e5%bf%83%e5%b8%83%e5%b1%80%e3%80%81%e6%8a%95%e8%b3%87%e5%8f%b0%e7%81%a3-2

一、回應產業界期待 產創條例首度納入設備投資抵減

今年產創條例增訂第10條之1智慧機械或5G投資抵減短期(3+1年)租稅優惠措施,格外受產業界矚目。因應智慧製造成為國際趨勢,搭配新一代5G行動通訊技術發展,智慧升級、數位轉型成為現階段產業政策的重要目標。瞄準智慧化潮流,政府將「智慧機械」列為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並執行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不僅推動智機產業化,也鼓勵各產業智機化、數位化,扮演引領台灣機械產業從發展精密機械升級為智慧機械的重要推手,帶動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與商機。

由於購置智慧機械經費較大,對台灣多數資源不充裕的中小企業來說,導入智慧化的能力有限,產業界期待政府能提供誘因以導入智慧化;終於在經濟部與財政部的努力之下,今年於產創條例首度納入智慧機械或5G投資抵減,讓各行業在發展智慧化初期就享有租稅優惠,加速台灣邁向產業智慧化、生活智慧化的目標。

經濟部表示,智慧機械從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至2021年12月31日止,為期3年;5G則從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至2022年12月31日止,為期4年;同一課稅年度內總投資金額達新臺幣100萬元以上、10億元以內,提供完整投資計畫及相關付款憑證,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核通過,即可選擇以抵減率5%(當年度抵減完畢)或3%(3年內抵減完畢)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且每一課稅年度以申請一次為限。提醒有意願投資智慧機械及5G的業者,可要把握這3+1年的適用期間,加速投入智慧化發展。

二、放心拚經濟 未分配盈餘用於實質投資可免5%營所稅

另一項受關注的優惠條文是增訂第23條之3,即日起業者以未分配盈餘實質投資於生產或營運所需建築物、設備或技術,投資金額將可列為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免加徵5%營所稅,有利於業者以自身獲利進行投資,租稅負擔減少,公司資金運用更有效率。

在申報流程上,也更加的簡便,業者不用事先提供投資計畫專案核准,只要在辦理未分配盈餘申報時,依規定填報並檢附投資證明文件送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即可適用優惠。

三、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 租稅優惠措施展延10年穩定投資環境

美中貿易戰讓整體國際情勢變得不穩定,不易提高業者的研發投資意願;加上中國大陸又加大研發力道,挖角相關人才,成為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障礙。透過今年產創條例修法展延租稅優惠措施10年,穩定台灣投資與創新環境,讓產業能長期投資台灣、安心布局,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長都有幫助。

因應產業發展實務,除了增訂上述2項租稅優惠措施,也鬆綁部分租稅優惠適用範疇,讓產業創新環境能夠更加完善:

(一)延長租稅優惠措施10年:現有的租稅優惠包括研究發展投資抵減、研發支出加倍減除、技術入股或創作人配股、員工獎酬孰低課稅、有限合夥創投採透視個體概念課稅、天使投資人租稅優惠,以及新增的未分配盈餘減除規定等,都施行至2029年12月31日止。

(二)放寬租稅優惠適用範疇:1、個人技術入股(§12-1)或學研創作人獲配股票(§12-2)得適用孰低緩課稅:個人轉讓智慧財產權取得股票、以及學研創作人依科學技術基本法獲配股票時,符合持股達2年等條件,由原先僅能選擇在「轉讓時」以轉讓價格課稅,修正為可在「取得時」或「轉讓時」兩個時間點的價格,選擇價格較低者申報。但公司及有限合夥事業轉讓智慧財產權,仍維持於股票實際轉讓時以轉讓價格課稅。

2、母子公司互相發放員工獎酬股票得適用孰低緩課稅(§19-1):修法前,集團內僅有母公司發放獎酬股票給員工可適用孰低緩課稅;配合2018年公司法修法放寬員工獎酬股票發放範圍,本條也隨之修正,集團內的母子公司互相給予員工獎酬股票,都可以適用孰低緩課稅,不但使員工的受益程度提高,也讓集團留才攬才佈局更便利。

3、一次募資到位超過3億元之有限合夥創投得採透視個體概念課稅(§23-1):符合每年投資國內產業達「實收出資總額」50%規定的有限合夥創投事業,於營利事業階段不課營利事業所得稅,盈餘分配至合夥人時才課所得稅,但對於一次募足或初期資本額較大的事業,可能因短期內無法投資國?企業達其出資總額50%,而無法適用優惠;修法後,針對設立當年度實收出資額達3億元的有限合夥創投事業,可以採逐年「決定出資總額」的方式,投入其50%於國內產業並符合相關條件,同樣能享有租稅優惠。

%e7%94%a2%e5%89%b5%e6%a2%9d%e4%be%8b%e7%bf%bb%e4%bf%ae-%e5%8a%9b%e5%8a%a9%e7%94%a2%e6%a5%ad%e5%ae%89%e5%bf%83%e5%b8%83%e5%b1%80%e3%80%81%e6%8a%95%e8%b3%87%e5%8f%b0%e7%81%a3-3

四、因應產業特性調整中小企業也能適用租稅優惠措施

產創條例租稅優惠適用對象,沒有產業別及企業規模的限制,但對於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主而言,申請適用租稅優惠的業者相對較少,政府也不斷調整精進相關作法,幫助中小企業申請適用各項租稅優惠;例如在研發投抵方面,中小企業只要符合「中小企業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的基本要件,並具備一定創新程度,就能申請適用租稅獎勵;在智慧機械或5G投資抵減方面,特別採用電子化申辦方式,簡化申請流程,提高行政作業效率,系統也將於明(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線,歡迎廣大的中小企業於年度申辦期間申請適用。

五、優化台灣投資環境 政府責無旁貸

台灣產業正面臨升級轉型的關鍵,優化台灣投資環境,是政府刻不容緩的工作。近期美中貿易戰驅動許多台商回台投資,經濟部提醒,回台投資的台商其投資或擴廠部分產線具備智慧技術元素或智慧化功能並符合相關條件之下,除可適用產創條例相關規定之外,亦可同時申請適用「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此外原先在台灣投資的企業也能申請適用「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或「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享有關於土地、人力、水電、融資貸款等優惠措施,以加速建置智慧化產線。

產業健全發展是維持經濟穩健成長的原動力,面對快速變遷的產業動態,經濟部持續不遺餘力完善投資環境、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透過產創條例歷次修法,相關規定更能貼近產業需求,產業界也相當支持;政府也再次呼籲,期盼各界能善用產創條例提供的相關資源,根留台灣安心投資、升級創新台灣。

【轉載】2020年數位經濟的契機

作者:李學文/中時電子報
時間:2019年12月11日

年關將近,正是審視目前全球數位經濟現況的時候。

數位經濟,可以概括地說,是依託在數位匯流生態系發展的經濟。國際數位匯流發展的重心,可從網路匯流、終端匯流到應用服務與內容匯流,以及新分流4個面向來討論。我們可以拿出1張紙,畫出4個欄位,自左而右,第1個欄是網路匯流,第2是以智慧手機為首的終端匯流,第3是各種內容及創新應用服務的程式,特別是電商及以提供數位影音串流服務為主的OTT-TV網路電視,最後一欄則是近年百花齊放的各種創新技術應用及新硬體,諸如︰物聯網/虛擬及擴增實境/8K電視/區塊鏈/人工智慧/穿載式電腦/自動駕駛/車聯網/無人機等。接著,我們來審視一下目前各欄發展的消長。

先從有感匯流的終端談起,所謂以終端匯流為主的數位經濟,意思是全球數位匯流相關業者均將重兵圍繞其周圍生態發展的經濟,打從第1支iPhone誕生至今已逾10多個年頭,目前蘋果與安卓市場占比已大致底定,市場成長停滯、硬體創新遇到瓶頸,使得數位經濟重心漸漸開始轉向內容及創新應用服務匯流。兩個例子,其一,蘋果已於11月初推出影片訂閱服務Apple TV+,正式進軍OTT影音串流服務。其二,兩年前預告將推出自家串流影音服務的迪士尼,也在上月12日正式在美國、加拿大與荷蘭推出Disney+平台,與Netflix、亞馬遜、蘋果等強敵展開對決!然而,此欄發展的最新情況為何呢?

大家都知道內容為王,好內容才能吸住觀眾的眼球,全球串流影音服務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製作成本所費不貲,根據MarketWatch21日報導,面對新競爭者,作為OTT TV先鋒的Netflix宣布發行20億美元債券,募集擴大節目內容所需的資金,藉此在高競爭的環境中保有競爭優勢。近年來,根據外電報導,Netflix已多次透過發行垃圾債進行融資,目前長期債務約為125億美元,長期債務已占總資本比例達65%,導致已發行債券價格與公司股價皆走跌。從帳面數字上來看,Netflix的訂閱用戶增長,營收也不斷攀升,但仍不敵公司債務持續累積的速度。

我們都知道,雖然表現上看起來現今的OTT TV平台商均大舉投資內容,使得數位影音製作看似一片榮景,但應用服務與內容匯流觀察的重點仍是平台是否能獲利,長期靠融資來支撐的生意模式是否是長久之計?當平台都無法獲利,內容投資是否仍能持續?也難怪業界會戲稱其為燒錢換來的王者地位,這是否能被視為產業常態,也是個問題。

比較一下匯流終端與匯流內容應用的差別。匯流的特色是跨地域、跨語言、跨載具的使用,終端是較有機會的,同一款iPhone的確可以熱賣全球,但內容呢?顯然Netflix一開始便設定自己是匯流內容的平台,近期《商周》的一個標題─〈揭密Netflix首部台劇一次想190個市場的固樁法則,如何讓一套劇同時可以熱賣多個市場〉,這便是標準的匯流內容平台思考。問題是,內容及應用的成功關鍵是在地的、到位的,本土化及全球化融合,但並不容易達成此目標,這可能也是Netflix作品在某些市場失敗的原因。看來,此欄的匯流亦需要時間的驗證。

最後,我們來看看第4欄的新分流。它包括目前幾乎所有的新興技術或應用,如物聯網/虛擬及擴增實境/8K電視/區塊鏈/人工智慧/穿載式電腦/自動駕駛/車聯網/無人機等,由於目前大部分業者均尚未能證明獲利能力,仍然比較像是面對業者的服務(To B),因此,至今仍僅能以分流視之。

第二、第3、4欄的匯流似乎都有它們特有的問題阻礙發展,也因此當第1欄網路匯流出現5G時,業者無不引頸期盼,視其為一道曙光,能真正帶動其他欄的相關數位經濟風潮。所謂匯流就是大眾市場,是每日使用者都會觸及的數位行為,也是目前大部分數位經濟成功的領域。所謂分流,是分眾、利基市場,第3層次的這些新科技、新應用均屬之,有沒有機會成為大眾商品?5G代表的是速度及無延遲等特性,那麼,以上相關各欄所碰到的問題,哪些是因速度及延遲所造成?分析清楚,較容易在下一階段選擇正確的方向。

【轉載】城市新運動 都更快馬加鞭

報導:譚宇哲、葉德正、許哲瑗 專訪/中時電子報
時間:2019年12月12日

新北市老舊建物林立,侯友宜上任推動都更三箭,近1年來核定101件危老都更申請案,數量全國最多,另外市府也通過「代拆」的釘子戶條款,延宕多年的五股西雲路、淡水東來大廈海砂屋,今年陸續開始都更,讓以往挑戰艱鉅的都更成為「新北新運動」。

侯友宜都更三箭政策包括以捷運帶動城市發展(TOD)、主幹道沿線都更及危老建物都更,其中,危老建物都更今年目標申請案100件,截至上月已申請117件、核定101件。

「機場捷運線泰山沿線都是鐵皮屋,有辱國門,一個市長要解決藏汙納垢!」侯友宜說,泰山塭仔圳重劃區長期無法完成,他上任後訂定目標,如今已獲得內政部都委會通過,很快就可以重劃完成,讓新北能有嶄新風貌。

另外,對於老舊房屋,上任後辦了近350場宣導說明會,如今新北申請危老都更是全台最多,他一直覺得,只要有信心讓利給市民,就做得到。

他舉例,新北市今年訂定的釘子戶條款,讓都更案住戶可以申請市府代拆,是危老都更一大助力,像是五股西雲路20多年海砂屋,原本有3戶不同意而拖了6、7年,今年馬上簽署同意都更;延宕多年的淡水東來大廈海砂屋也在今年開始都更,旁邊幾位里長看到,也拜託市府趕快去做。

「等地震來才解決,不是不負責任的政府嗎?」侯友宜說,要隨著交通動脈、危老建物持續推動都更,翻轉新北市,成為大台北中心,「趁我還有體力,用當警察的態度,碰到困難都要想辦法克服解決。」

立法院三讀通過行政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施行法修正案

立法院於108年12月13日召開第9屆第8會期第14次院會,三讀通過《行政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訂「都市計畫審查程序」專章,共計新增14條、修正2條,並通過《行政訴訟法施行法第14條之5修正草案》。

本次修正,係因都市計畫之訂定、變更均影響人民權益甚鉅,且過去向來認為都市計畫因屬法規性質,並非行政處分,人民縱認都市計畫違法且損害其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仍須等到後續行政處分作成後,始得依行政訴訟法提起撤銷訴訟,為使人民財產權及訴訟權等權利受及時、有效、完整之保障,乃依司法院釋字第742號解釋之意旨增訂相關規定,使人民就違法之都市計畫,認為損害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者,得提起訴訟以資救濟。

本次修法範圍含括原告資格、被告資格、訴訟客體、訴訟要件、訴訟管轄、起訴期間之限制、重新自我省查程序、訴訟參加、個案審理及裁判範圍、裁判宣告種類、判決後續效力、保全程序等重要內容。共有以下8大重點:

  1. 統一救濟途徑:不問都市計畫之種類、內容與法律性質為何,均統一循專章規定途徑尋求救濟。
  2. 預先解決紛爭:法院審查都市計畫,以客觀法秩序維持為目的,不用等到執行計畫才救濟,兼具保障人民權利之功能。
  3. 防止發生濫訴之缺失:限於能具體主張權益受害者,始享有訴訟實施權。
  4. 便利民眾參與訴訟:由都市計畫區所在地之高等行政法院專屬管轄,兼收易於就近調查事證之功效。
  5. 確保法秩序之安定:定有「都市計畫發布後1年」起訴期間之限制。
  6. 迅速的救濟程序:定有被告機關於2個月內重新自我省查之程序,取代訴願及有關違法行政處分之救濟程序。
  7. 正當法律程序保障:賦予利害關係人或涉及其權限行政機關參與訴訟之機會。
  8. 即時有效之保全程序:得於本案判決前,聲請暫時停止適用或執行都市計畫,或為其他必要處置。

我國都市化快速發展,相關都市計畫之訂定、變更,不僅影響土地資源分配與人口經濟成長,更涉及人民生活品質與居住正義議題,如何能兼顧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及人民基本權利保障,於人民財產權因都市計畫而受有侵害時,得及時提起訴訟請求救濟,並藉以督促主管機關擬定、核定與發布都市計畫時,遵守法律規範,誠屬本次修法增訂「都市計畫審查程序」之旨趣所在。故本次立法院三讀通過之修正條文,不僅開啟我國行政訴訟上法規範審查之先河,更具有促進人民權利保障、貫徹依法行政等重大意義,提供民眾更周全行政救濟制度之保障。

行政訴訟「都市計畫審查程序」修法重點

不動產業界打分數 侯友宜城鄉政績78分

新北市長侯友宜就職屆滿一周年,新北市不動產業界為其城鄉政績打分數,得分78分,反映業界多數感到滿意,看到新北市政府這一年來的施政努力與執行魄力,但期盼針對新北都更三箭等重大政策,制度設計能夠更具可行性,才能真正引領民間力量投入都更。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19日舉辦「2019新北城鄉政策建言」發表會,並且發布「2019新北城鄉政策滿意度」調查結果,針對新北市重點城鄉政策,包括都更三箭、危老重建與防災再生條例,以及建築基地開挖率等關鍵課題,反應業界意見、提出具體建言。

期盼都更 簡政便民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新北都市更新領域,最盼改善事項為「加速各項行政審議審核程序」,而在危老重建領域,則是「危險建物難以達到百分之百同意門檻」。顯示不動產業界高度期盼,新北都更審議的效率與效能,能夠真正達到侯市長所宣示的「簡政便民」。

而侯市長第一年的城鄉施政成績,業界給予78分。相對於「天下雜誌」針對73項市政指標,於9月公布之縣市首長滿意度調查,侯市長得分68分、位居六都第二。侯市長城鄉表現已是相對亮眼,新北市政府努力推動淡水東來海砂屋都更指標案,表現深植人心。

都更一箭 違反TOD

但業界也具體反映,新北都更一、二箭之制度設計,存在許多窒礙難行之處,期盼市府能夠適時調整、讓制度更具可行性。

諸如,都更一箭是捷運都更,但卻要求須在站體周邊300至500公尺範圍,加蓋20%法停數量之公用停車位,勢必加劇建築基地深開挖,亦明顯違反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精神。

而都更一箭增額容積價金的1.4倍係數設計,將會導致新北市的容積價格,高於以市價為估價基礎的台北市、桃園市,亦讓業者直呼負擔不起。對於自主更新會而言,容積價金更是高不可攀,相當於變相被排除在制度之外。

都更二箭 兩年過短

都更二箭是主幹道都更,鑒於新北市20米以上計畫道路數量實在相當有限,「2019新北城鄉政策建言」建議,應當酌降適用條件到15米以上計畫道路,擴大適用對象。

另外則是二箭原定兩年的實施期程,著實過短,許多都更案光整合階段就不止兩年,建議應當適度延長,才有辦法看見績效。

危屋 VS. 百分百同意門檻

在危老重建部分,新北市表現極為突出。內政部預估,今年全國危老申請,可望突破400件,而新北市於11月中旬、即率全國之先,宣布突破100件核准案、提早達標。這一年來,新北市與台北市之危老核准案件數,不時互有領先,激盪出久違的老屋重建榮景。

然而,不管中央的「危老條例」,或是新北市本身的「防災再生條例」,均有百分之百同意門檻的規定。2019建言書建議,針對具有急迫性之危屋個案,市府應當具備彈性決策機制,可以適度放寬全體同意門檻,以利公權力及早介入、才能防患於未然。

新北限縮基地開挖率

新北市基於打造透水城市理想,於2014年起、限縮建築開挖率,實施五年以來,建築基地為滿足基本停車需求、只能不斷深開挖,導致各地湧現許多地下七、八層樓的超深停車場,不僅後續管理與使用上極為不便,施工時、亦大幅提高工程與鄰損風險。

對此,建言書提出,要達到基地保水目標,實施手法其實相當多元,限制開挖率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有效」選項。針對個別條件差異極大的建築基地,市府應當建立一套彈性機制、接受多元保水手法,以便協助基地保水總量達標,而非以限制開挖率為唯一手段。

八大不動產公學會反映意見

新北市屋齡超過30年以上老屋,高達70萬戶,數量龐大、全國第一,老屋改建、都市更新,刻不容緩。包括新北市政府本身、不動產業界、廣大市民朋友,都對新北都更、危老重建,抱持高度期待,希冀都更三箭能夠確實推得動、侯市長政績能夠真正被看見。

本活動獲得業界大力支持,共計八大公學會共襄盛舉,包括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新北市都更學會、新北市不動產聯盟協會、新北市建築師公會、新北市地政士公會、新北市估價師公會、新北市土地利用學會與新北市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

期待新北都更好的一年

2019年是危老年。全國、新北市的危老案核准量都大爆發。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期盼透過「2019新北城鄉政策建言」一書,忠實反映民間意見、協助市府擬定更加妥適的都更政策,讓2020年、會是新北市都更好的一年。

【轉載】基隆市併入台北市國土規劃 林右昌:台北市更需要基隆港市

報導:張文/勁報
時間:2019年12月12日

針對明年初大選後,邀請柯、侯談「首都國土計劃」,基隆市長林右昌說,都市計劃與景觀建築是我專業,柯市長說錯了,從國土規劃與提升台北城市競爭力的角度來看,其實台北更需要基隆港市。

游錫(方方土)今天對柯文哲「基隆若要最大發展就是併入台北市」的看法,他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見,但他認為,基隆人的前途應由基隆市民來決定。

林右昌指出,台北市近二十年來發展遲滯,除因為提不出振奮人心的城市發展計劃與行動外,就是嚴重缺乏發展腹地。他認為,台北市應該伸出溫暖的擁抱,淡水河以北,包括淡水、石門、金山、萬里、瑞芳、雙溪、貢寮、汐止、以及基隆市,都可以思考成為台北市的新成員。這不但將為台北市帶來新的發展腹地與刺激,均衡東北角與北海岸城鄉發展,更能將台北市從一個「盆地城市」蛻變成為一個擁有「山、海、港」的新首都。

林右昌表示, 這樣的思考也可以這是一種「(1+1+1)/3」重新劃為三個直轄市,或者「(1+1+1)/2」重新劃為二個直轄市的方案。當然,這牽涉到基隆,新北與台北三個城市,也需要長時間的討論,凝聚社會共識。而他是唯一具有都市計劃與景觀建築專業的縣市長,曾在行政院參與國土計劃的政策。他很樂意在總統大選後,出面邀請柯文哲跟候友宜市長,共同討論首都圈國土規劃與行政區劃的問題。

立委蔡適應說,當年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時,他是基隆市議員,就有建議基隆市政府應該正視這件事情,對國土區域的發展會有影響,但當時國民黨的中央到地方,都對此事視若無睹,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基隆努力擺脫邊緣化,找出自己的道路出來,自立自強,林右昌市長讓基隆改變很多,基隆人住在基隆覺得光榮,未來基隆市是要合併、併入,或有新的其他方式,還是要由基隆市民來決定。

國民黨的宋瑋莉表示,還是要尊重基隆市廣大的市民他們的意願,我認為用公投的方式讓市民來表達,應當是不錯的選項。無論公投結果是贊成還是反對,也呼籲政府應當尊重民意,不能像2018年愛家公投那般漠視七百六十五萬的民意才好。

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 加速開發有解方

由高雄市政府與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中國市政學會、財團法人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等單位共同主辦,邀集國內著名的都市計畫專家學者與高雄市政府官員,於108年12月16日上午在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第四會議室,召開「高雄多功能經貿特定區計畫加速開發策略座談會」,針對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的加速開發策略進行研討。

攸關高雄地區未來發展的「高雄多功能經貿特定區計畫」,都市計劃公佈將近二十年以來,原預期可以為高雄引進大量商務、就業、休憩人口。然而實際上,發展進度嚴重落後,至今時空環境變化頗大,為因應社會環境需要,配合都市計畫內容的重新檢討,亟需研擬加速開發策略與做法,特邀集產官代表及專家學者集思廣益。

座談會由高雄市政府李四川副市長與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林建元理事長共同主持,由城都國際開發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徐弘宇總經理及中國市政學會張效通理事長引言,分別說明目前該區都市計畫通盤作業現況以及未來加速開發的可能策略。除了高雄市政府的都發局林裕益局長、財政局李樑堅局長、經發局伏和中局長與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黃文谷處長等官員之外,與會者尚有政治大學邊泰明教授、成功大學陳彥仲教授、張學聖教授、胡太山教授,屏東大學黃名義教授及呂宗盈教授等知名學者。

李副市長開幕致詞除了說明市府團隊的努力方向之外,面對區內75%為國公營事業土地的產權結構,指出高雄市政府將與中央政府攜手合作的必要性。兩位引言人均指出,「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的加速開發將有助於港區及周邊土地轉型發展,未來應以港口為核心,培育出數位、文創、體感、電競產業,讓高雄舊港區 成為帶動南部區域經濟成長的主要發動引擎。張效通理事長進一步提出「混合使用發展、放寬住宅使用、分期分區開發、縮短審議程序」等四項策略,期待「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能夠有條件的放寬住宅使用而得以加速開發。

座談會的所有與會官員及都市計畫專家分別提出了精闢與專業的分析與建議,ㄧ致的認為原有的都市計劃土地使用管制方式過於消極且不切實際,至少在開發初期應階段性的採取適當的鬆綁方法,獎勵投資。綜合與會者對於加速開發「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所提的各種解決方案,都發局林裕益局長指出,各專家學者所提意見極具創意與高度可行性,可做為高雄市政府後續推動高雄經濟發展與該特定區都市計劃通盤檢討與招商引資的重要參考。

從2019智慧運輸世界大會看全球ITS發展趨勢分享會

智慧運輸世界大會(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World Congress, ITS WC)係全球最大的交通科技專業會議之一,每年吸引政府單位、資通訊產業、運輸產業共90餘國近萬人參加,為交通領域一大盛事。其中,產業界展示最新產品,官方則有各國交通部門代表,揭示該國最新智慧交通發展現況及未來展望,學研單位則提供最具前瞻性的交通概念,ITS WC引領著全球交通發展趨勢。
 
本次分享會從ITS WC 2019大展直擊提供與會者最新國際展會訊息;後續並針對自駕車、智慧機車等應用進行專題演講,預期將國際智慧交通發展趨勢以及新興應用服務所帶來的新價值帶給大家。
 
主辦單位: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指導單位:交通部
協辦單位:中華智慧運輸協會(ITS Taiwan)、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車輛系統整合聯盟(Taiwan V-team)
時間:2019年12月26日(四)上午10:00-12:00
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201教室(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2樓) 
會議議程如上圖,可線上報名:http://www.teema.org.tw/education.aspx?infoid=30000
或下載附件填回報名表電郵 jimmy@teema.org.tw 施俊義先生收,電話:02-8792-6666#332。

(會議座位名額有限,額滿截止)

【轉載】學者觀點-台灣需要製造業4.0計畫

作者:國立屏東大學副教授 鄭博文/中時電子報
時間:2019年12月4日

韓國總統文在寅為挽救韓國經濟也與歐美日製造強國一樣推出韓版工業4.0計畫「製造業復興藍圖及戰略」,將力促韓國製造業擺脫目前「數量及追擊型」產業模式,讓韓國成為創新領導製造強國,進而創造新產業,計畫是希望透過推動製造業復興戰略,將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從目前25%提升到30%,達到先見國家水準;也將製造業產值中的新興產業與新產品比重從16%提升到30%;同時將世界一流企業數量至少增加兩倍,從目前573家增加到1200家;進而躋身世界四大製造強國,整個計畫包含四大戰略,分述如下。

一、通過智能,環保和融合來加速工業創新

第一個戰略係通過智能,環保和融合來加速韓國產業結構創新的方法。重點包括推動智能工廠和智能工業園區,來推廣基於AI的工業智能成為智能化製造業,到2022年,將向中小企業分配30,000座智能工廠,2030年之前建立2000家AI工廠。為了將生態友好性融入製造業,將支持環保汽車,船舶,航空工業和新能源行業的技術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需求創造,將具有許多環境污染物的主要工業場所轉變為清潔製造業。為了使製造業,服務業和異構行業融合,提議讓企業使用監管沙箱和自由監管區。

二、將新興產業培育成新的旗艦產業,也讓目前主力產業通過創新脫胎換骨

第二項戰略重點,韓國預計投入8.4兆韓元支持三大核心新興產業(未來汽車、系統半導體、生物);提升製造業軟實力,加強設計、工程能力,通過「製造+數位設計」來提高附加價值;大力培育材料、配件、設備產業,預計每年投入1兆韓元支持100種核心材料、配件、設備技術開發。同時推動事業重組和企業結構革新,制定大力改造產業園區計畫,將其轉換為新產業創出與製造業創新的前沿基礎,讓韓國擴大世界一流企業數量與強化出口。

三、全面重組產業生態系統

第三項戰略重點,制定工業人才培養路線圖,以培養製造業所需人才,並擴大高挑戰性的研發,來挑戰「破壞性技術」;創建投資於製造業創新公司的「大型私人基金」來吸引私人投資,建立支撐創新製造企業的挑戰和成長的金融體系來協助中小企業和骨幹企業能獲得穩定地超長期資金。

四、加強政府角色以支持投資和創新

第四項戰略重點在為企業創造了一個環境,並擴大了支持範圍,以便即使不出國在韓國投資也能具有競爭力。增加對高科技,新興產業,危機和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投資的稅收支持。此外,也加強對新興產業的研發和設施投資,讓主力產業結構調整以及人力資源開發能有稅務支持。

韓國看到中國製造2025所引發中美貿易戰的衝擊,更體會到製造業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之重要,前些時候,日韓貿易糾紛更引發韓國對關鍵材料或零件掌握在日本手上的痛苦,更激發韓國製造業復興決心,面對東亞地區各國製造業4.0計畫,蔡總統的5+2產業創新,並未讓台灣國民所得有效提升,也未讓國人更有就業機會,因此2020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更應提出台灣製造業4.0計畫,讓台灣經濟換檔重新出發,為台灣製造業找回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