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斷鏈危機」下的台灣產業
報導:主筆室/工商時報
時間:2020年2月18日
新冠肺炎引發全球供應鏈的斷鏈危機,中國大陸作為全球工業生產幾乎無可替代的生產基地,從農曆年前至今長達一個月的停工,已經造成全球經濟正常運作最大的威脅,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集中在湖北省,但是供應鏈震撼卻是全球共同威脅,雖然現在仍在工廠逐漸復工的初期,不過所有跨國企業都開始全面檢討,必須降低對單一國家生產的依賴,供應鏈風險分散勢在必行。
集中在華東與華南的台商科技廠,是這次全球供應鏈斷鏈具體象徵,即使是資源最豐富、雇用人數最多、與各省政府關係最密切的鴻海集團,最早建立完整的「防疫連線會報」,啟動全面的工廠防疫系統,採取最先進的App來管控所有員工的活動,甚至比政府動作更快投入日產量2百萬片口罩生產線,但是鴻海的開工,仍然從初始重大訊息公告的力拚2月10日全面復工,一路向後推遲,不只疫情災區的武漢廠復工遙遙無期,深圳、河南等生產重鎮復工緩慢,鄭州廠更傳出發放每名工人人民幣3,000元、高達新台幣1.3萬元的返工獎金。
科技3C供應鏈是對日常活動沒有立即威脅的一環,製藥的斷鏈就令人恐慌了。印度龍頭藥廠西普拉(CIPLA)發出警告,如果中國的供應商無法在2月底恢復生產,印度的製藥業將立刻面臨原料短缺的危機,馬上面臨無藥可用的災難。印度是全球學名藥、仿冒藥的大本營,仍然高度依賴中國生產的原料。此外,正在與中國進行大國博弈的美國,所使用的抗生素高達97%仰賴從中國進口,藥廠使用的原料藥也有八成來自中國與印度,川普加稅看似兇悍,其實習近平只要停止中國原料藥的出口,幾個月之內美國醫院體系就會癱瘓。
介於科技與藥品之間的產業極多,例如台灣一家生產拉鍊拉頭的小型工廠,幾十年來被大陸工廠打擊得奄奄一息,2月突然猛暴急單,工廠日夜趕工,米粒般的拉頭整個貨櫃、連續出貨到歐洲;許多成衣廠也收到客戶從大陸廠移轉出來的急單,歐美通路例行的快銷成衣,庫存極低,遇到大陸工廠遙遙無期的停工,自然趕緊轉至可以信賴、往來多年的台商工廠,這些成衣服飾相關的急單,雖然基於長期往來關係不會立刻漲價,卻都給台商帶來意外的利潤。
另外當然還有汽車工業,以整車組裝為龍頭的供應鏈,過往都在極低庫存的系統下運作,一遇到長期停工,不只整個中國大陸的汽車產業全面停擺,還造成國際汽車廠的重大損失。現代汽車的韓國組裝廠在農曆開年立刻被迫停工的事件成為國際焦點,北京奔馳向當地政府發函,懇求轄區內19家零組件廠在2月10日復工,否則北京奔馳將每日損失人民幣4億元,位於浙江、廣州的汽車廠面臨的鉅額損失更甚於北京奔馳,而武漢原本就是中國的汽車製造重鎮,整個生產體系崩潰,至今連重建都無法想像。
雖然「中國製造」的供應鏈正在逐漸復工當中,但是恢復之後的供應鏈,成本勢必再度墊高,前述鴻海必須祭出人民幣3千元的返工獎金,才能吸引外地工人返鄉,就是答案。而地方政府此次全面介入工廠復工的審查,對於工廠的掌控更深,還有復工之後,揮之不去的疫情陰影不會消失,加上工廠本身必須加速啟動自動化產線,降低對工人的依賴等,種種衝擊都將顯著增加大陸工廠的生產成本、降低供貨效率。
新冠肺炎將會啟動全球供應鏈的大調整,簡單來說,歐美的廠商將會形成「七三比」的供貨結構調整,要求長期供貨的廠商,降低對中國生產的依賴度,目標是七成在中國大陸,三成在中國以外的基地。中美貿易戰原本已經引爆工廠外移的潮流,而且在台灣創造了8,724億元的台商回台投資核准金額,在新冠肺炎的停工危機後,台商回流的速度與幅度還會加大,原有申請的會加速落實,這是經濟部投資台灣辦公室今年最重要的任務。
除了科技廠之外,台灣的傳統製造業、以及醫藥生技產業等,也應該加緊腳步,抓住斷鏈危機所創造出來的商機,重新爭取已經流失給陸廠的訂單。在醫藥生技產業需要政府法規協助,需要與全球藥廠的供應計畫結合;在傳統產業則需要新的產線投資,台灣的資金充沛,生產技術領先,與國際廠商的互信度高,如果政府與企業界密切合作,這次斷鏈危機或可提供台灣產業另一次意外的發展契機。